闫夏秋,博士,讲师,2018年1月入职河海大学法学院;担任本科课程债权法、合同法、经济法,及研究生课程合同法专题的主讲教师;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青年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及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发表学术论文和教学论文多篇。

热情投身教学工作
良师益友,言传身教
闫老师积极投入本科生教学和研究生教学,目前担任本科课程债权法、合同法、经济法,以及研究生课程合同法专题的主讲教师,并将“感受爱与温暖,获得智慧与力量”作为教学格言。
疫情期间,闫老师积极参与线上课程实践,于2020年9月获得河海大学“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优秀教师称号”。她不仅有着认真的教学态度,还用有趣又生动的教学方式让同学们对相关的法律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为提高教学实践能力,闫老师积极主持和参与教学课题。其中,共同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法学+C”行业复合型法学人才培养机制研究》,参与《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法学+C”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获得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参与《以交叉学科应用为导向的环境法治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获得河海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参与《民法总论》课程获得江苏省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潜心深入学科研究
严谨认真,孜孜以求
闫老师积极探索学科发展前沿,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青年基金项目“金融数据库的公私协同法律规制研究”、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移动支付时代非银行支付机构法律监管研究”,河海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新金融时代下银行业法律规制研究”(已结项)、“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监管优化路径研究 ”等多项课题。

入职以来,闫老师发表CSSCI学术期刊论文《新金融监管体制下银行业监管体制的路径选择》《我国未授权移动支付责任承担的失衡与矫正路径》,教学论文《领域法学视域下复合型法治人才培养路径研究》。《长三角区域数据共享的法律审视与治理路径》一文获得第十七届长三角法学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积极参与学生实践
亦师亦友,默默奉献


闫老师作为教练带领本科生参与民商事模拟法庭竞赛

听学生们说
法学院2021级法学1班本科生赵萌萌
初见闫老师时感觉非常亲切,像一位熟识的长辈般,给予我们关心和指导,平时有与法学相关的讲座,她也会提前告知,还经常在学业问题上给我们提供有帮助的建议。
法学院2021级法学2班本科生贾夏秋
闫老师和蔼可亲、认真负责,在新生选择导师后主动与学生认识交流,解答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疑惑并给予生活上的帮助。闫老师还有着充足的专业知识储备,经常跟我们交流线上线下法学专业知识分享平台,并鼓励我们参加读书会,共同进步。
法学院2020级法学2班本科生邱林原
闫老师讲课风格幽默风趣,课堂气氛活跃,能吸引学生产生兴趣,自觉主动地思考和交流。课后老师答疑认真,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详尽解答,态度和蔼,十分有耐心,很受同学们欢迎。
法学院2021级研究生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