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俊,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发表第一和通讯作者SCI 收录论文90余篇,出版著作或编著3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其中中国专利优秀奖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国家科技奖励4项和省部级奖励7项;讲授本科生课程《环境规划与管理》《河湖生态工程》、研究生课程《河湖系统水质改善理论与技术》《水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等。
坚持通过言传身教
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
侯老师在本科教学和研究生培养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为育人目标,积极践行“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标准,将诚信高尚的学术道德、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严谨规范的科研行为和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在教研实践中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和传递给学生。指导和协助指导的学生中1人获第十四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3人获江苏省高校三好学生、2人获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1人获宝钢优秀学生奖。
秉承教育根植于爱的教育理念
侯老师注重与同学们建立亦师亦友般和谐默契的师生关系,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倾听学生的声音、尊重学生的个性、发现学生的优点、激励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的专注、磨练学生的意志,并自费设立学生活动与互助基金,帮助学生解决求学路上遇到的困难。侯老师还主动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积极组织和参与师生足球赛、师生篮球赛等活动,与同学们一同求学、一同奋斗、一同欢乐。
善于课本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结合
侯老师将长期从事河湖环境问题研究积累的第一手数据与案例融入课程体系中,结合生态文明建设、长江黄河大保护国家战略和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引江济太等重大工程实践案例进行研讨。其主讲的本科生课程《环境规划与管理》《河湖生态工程》和研究生课程《水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河湖系统水质净化理论与技术》等入选河海大学精品课程和在线课程建设。《河湖系统水质净化理论与技术》课程开设后,选课人数不断攀升,许多非环境类专业同学也慕名前来听讲,被列入全国环境研究生核心课程。
注重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和坚持到底的精神
侯老师在带领学生赴西藏雅鲁藏布江、长江口、太湖等野外科考和采样的过程中,以身作则,克服地势险峻、路途颠簸、风餐露宿、高原反应、剧烈晕船等一系列困难,亲身体验和学习黄大年、钟杨等英雄楷模的奉献和敬业精神,锻炼了不畏艰险、勇于拼搏的科学精神和坚持到底、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雅江采样
注重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系统培养
通过本-硕-博全链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侯老师积极带领本科生和研究生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引导学生从工程实践中凝练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通过“发现提出问题-查询分析文献-设计动手实验-撰写修改论文-凝练汇报成果”全过程科研能力系统训练,使学生掌握利用科学方法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多名学生从本科起就能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在一区TOP期刊上发表论文、在江苏省大学生专利分析大赛等竞赛中获奖。近年来,侯老师共指导和协助指导博士生14人、指导硕士生37人,其中1人获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10人获得国家奖学金、3人获严恺奖学金、2人获潘家铮水电奖学金等。
听学生们说
环境学院2019级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王安琪
常言说,学贵得师,亦贵得友。侯老师不仅在日常教学中严谨求真,在科研上求真务实,教导我们要将实验成果从实验室里“走出去”,将科学与实践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还关心关爱我们的日常生活,真正做到了言传身教。
环境学院2020级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李臻宇
经师易遇,人师难遇。侯老师在指导我们进行科研工作时细致入微,遇到难题时也耐心帮助解决。侯老师还强调强健身体是开展科研的先行条件,经常和我们一起踢球打球,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标杆。
环境学院2018级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本科生陈良宇
侯老师为我们讲授专业课程时深入浅出,总是能将环境保护标准规范与水环境污染治理实例相结合,让同学们能够在理解专业知识的同时,将课本中的概念要点和实践相结合,既让文字性概念跳脱出课件、融入实际操作,也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操作逻辑和实践方法,深入领悟到“为何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