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河海大学将持续推出一批优秀教师个人和团队先进典型,引导广大教师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顾向一,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环境法、知识产权法、环境社会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0余篇,出版专著和主编水行政执法培训教材4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江苏省社科基金、长江水利委员会、江苏省水利厅等单位委托项目20余项,参与教育部、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移民局、信息中心、各大流域机构等项目10余项,多项研究成果被相关部门采纳,作为水利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依据。担任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保护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水利学会水法研究专委会委员、江苏省法学会环境资源保护法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法学会生态法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河湖长制研究院智库成员等。
1994年,顾向一老师毕业于南京大学法学院,同年进入河海大学社科系工作。“我入校时,河海大学社会科学系法学教研室成立不久,其间又经历了人文学院法律系、公共管理学院法律系、法学院等发展阶段,三十年过去,学校的法学教育愈加成熟和完善。”
“对待学术研究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顾向一老师坚持以认真细致、严谨求真、开拓创新、服务实践的态度开展学术研究。
顾老师长期致力于水利法治研究,曾参加水利部组织的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总结评估工作,担任上海组组长,该评估体系为全国水利系统广泛采用。还参与了中国水利学会《水法》《防洪法》等修订工作,作为副主编出版了专著《河湖长制执法监管》《中国河湖长制发展研究报告》,积极助力人水和谐的美丽中国建设。
作为环境法团队的一员,顾老师围绕环境法学科前沿问题展开了系列研究。依托国家社科基金和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聚焦长江经济带水生态环境区域协同治理法治保障研究,在河湖生态治理的既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从水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角度出发,提出立法、行政、司法三位一体的水生态环境法治方案,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下的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之路提供法治保障。围绕碳排放交易法律问题及绿色发展研究,创新性地提出“碳排放权交易的合作治理体系”理念,助力央地政府制定碳排放交易规则,推动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助推我国“双碳”目标早日实现。作为江苏省司法厅环境资源立法专家组成员,参与《江苏省环境监测法制化体系建设研究》《<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执行情况评估研究》等多项省政府招标项目,相关建议被立法部门采纳,参与立法的《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条例》是全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地方性法规。
立足学校和学科实际情况,顾向一老师以交叉学科应用为导向,积极推进高素质法治人才的自主培养,形成了“法学专业教学—课程思政教学—交叉融合教学”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
“教学仅仅有知识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如何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课堂上,顾老师总是鼓励学生勤思考、多交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给学生充分的表达和展示空间,力求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能有收获,不仅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方法。
顾老师开设本科生课程3门,研究生课程2门,获河海大学第二十九届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近年来多次在本科教学评教中位居全校前列。还参与省级留学生英文授课精品课程《国际商法》的授课,开设全校留学生全英文公选课,主持学校研究生课程思政重点项目《知识产权》。
坚信实践出真知的顾老师,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还带领学生参加境外夏令营,多次申报和组织教育部直属高校对台教育交流项目,通过开展实践实习,引导学生们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顾老师还结合学校水环境学科特点,打造环境和水利法治特色的研究团队。在指导研究生开展学习研究时,常常根据学生们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和学习优势,根据自身情况确立目标,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以高度的责任心践行从师之道。
三十年间,顾老师始终秉持“崇法明理,尚德致公”的院训,勤勤恳恳,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在学术科研道路上不断成长,培养出一届又一届的优秀法学学子。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7ouNu1UZ96vvZCmpUlwLL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