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理:以信仰滋养学生成长

发布者:人力资源处发布时间:2025年01月20日浏览次数:10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河海大学将持续推出一批优秀教师个人和团队先进典型,引导广大教师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黄明理:以信仰滋养学生成长


黄明理,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省公民道德发展与人的现代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省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带头人,原江苏省伦理学学会副会长,原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副会长。荣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4年度影响力人物、宝钢优秀教师奖、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河海大学首届“我最喜爱的老师”及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念信念、意识形态、公民道德信仰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主持省部级重点和一般项目各3项,出版《马克思主义魅力与信仰研究》等著作12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全国高校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各1项。






立德为先,提升境界


基于对成人与成才内在规律的深刻体认,黄明理老师将学生的道德修养视为人才培养的灵魂,他不仅教会学生们科学地把握社会道德现象的方法论,避免泛道德化批判思维,树立道德乐观主义,更注重以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感染学生。

黄老师尊重学生的学术兴趣,擅长问题式、启发式教学,掌握将理论知识用来剖析现实问题的有效方法与艺术,善于捕捉重大现实问题并将其转化为理论问题予以深刻分析。同时,他又能将理论的深刻性与语言的生动性结合起来,既入主流又新颖独到,使课堂充满笑声和掌声,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其教学效果在学生测评中也多次名列前茅。“黄老师仿佛是我们的精神导师,他总能让我们的心态变得阳光,充满正能量。”


在指导学生时,黄老师常常强调,“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生首先要确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在真正读懂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坚定对其信仰,这样才能为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持续的动力。而这种信仰又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为其前提的,因此,要确立健康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观又必须树立坚持和发展相统一的辩证思维,保持信仰与怀疑的适度张力,以避免陷入怀疑主义和信仰主义。”黄老师在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等方面有着深厚的研究,尤其是他善于将大道理化为小道理并将小道理说得有道理,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们自觉地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运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治学为本,开阔眼界


“每位同学都要准备一套《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以阅读经典著作和高质量文章为基础,打好学术研究的基本功。”每年新生入学的见面会上,黄明理老师都会这样提醒学生们。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门拥有一系列特殊范畴和规律的高深的科学理论体系,唯有熟读经典,才能“说行话”,写出来的文章方有学术品味。黄老师还定期组织读书交流会,学生们互相分享和讨论阅读感想及体会。曾有博士生用了近两年时间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通读了三遍,发表数篇CSSCI论文,并获评省优秀博士论文,对其他同学产生了极大的激励作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但另一方面它又是一门科学和学问,学生们在初入学术之道时常常难以把握其中蕴含的政治与学术的双重属性。解决这一难题,黄老师认为既要用学术讲政治,对重大的政治命题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揭示其必然性根据,避免只知其然的口号式宣教,也要将其与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区别开来,避免泛意识形态化或去意识形态化之两极,为学生开展学术研究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



“树立学术自信心和自强精神是写好学术论文的精神前提,注重科研训练与积累则是学术研究的必经之路。”在“博士生论文写作的功夫训练”一文中,黄老师还分享了许多自己总结的心得经验,为学生提高科研能力起到了重要的启迪作用。







成就奉献,创造幸福世界


严慈相济,以成就学生为荣,以奉献热忱为乐,是黄明理老师数十年来教书育人的真实写照。


黄老师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关怀备至。他对学生的关爱是由衷的、奉献是纯粹的,是基于他的人生信仰。“黄老师在指导我们论文写作时,总是直击要害,批评起来毫不留情,但每次听完我们都心悦诚服、备受启发,能感受到黄老师是切切实实地将自己的写作经验传递给我们。与他交流时,我们的精神是放松的,思维是活跃的,灵感也是不断迸发的。”


每当黄老师看到学生有些许进步,都会不吝赞美之词,帮助他们树立学术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动力。“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黄老师最大的愿望就是学生们能够超越自己。黄老师对学生的付出与爱,终结出累累硕果。所指导的博士生中有4人获得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5人在读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CSSCI论文5篇以上,4人获得国家社科基金。


黄老师不仅把教学视为生命,享受其中的快乐与幸福,当青年教师们在教学和科研上遇到难题时,他也常常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走稳科研之路,共享教书之乐。他结合自己的研究专长和科研经验,从文字、格式、用语到思想观念把握,与老师学生们交流探讨,常常让人豁然开朗,感觉“收获特别多”。




黄老师秉持热忱践行育人初心,积极传播信仰的力量。由他开创的“黄金谈”校园文化论坛成为学校极具魅力和人气的文化品牌,几乎场场爆满,不仅成为河海学子们期盼的精神盛宴,而且黄老师还先后应邀到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和镇江党校开讲,受到听众热烈欢迎。黄老师也围绕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在省内外高校、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展理论宣讲逾百场,直接受众达三万余人,并且得到了听众强烈的反响,被认为是他们所听过的最富有理论深度和启发性的讲座之一。


“开阔眼界,提升境界,创造幸福的世界!”黄老师一直在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座右铭,也正契合了同事对他的评价,“为师为学为人的成功,教师多以他为榜样,学生多以他为师道柱梁。”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template/article/1737108649/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