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开展2025年海外归国教师和青年教职工国情研修

发布者:人力资源处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5日浏览次数:45

为进一步弘扬教育家精神,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7月15日至19日,我校2025年海外归国教师和青年教职工国情研修活动在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举行。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人力资源处处长、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王锦国,来自全校各学院的海外归国教师代表、青年教职工代表4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开班仪式上,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陈宁宁对研修班学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的基本情况。他希望学员们此行能够切身感受林州市的人文魅力,汲取红旗渠精神力量。王锦国作动员讲话,他针对此次培训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学思践悟,沉浸式感受精神力量在研学中,收获思想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要从“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的历史脉络中,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核心内涵,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二是知行合一,将红旗渠精神转化为课程思政的生动素材,引导学生树立奋斗报国的远大志向通过感悟红旗渠精神,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三是要严以修身,在严守规矩中涵养高尚师德。以研修为契机,深刻感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遵守研修纪律严守师德师风,以人格魅力引领学生,以严谨态度推动学术创新

    

本次研修活动的主题为“弘扬教育家精神 勇担强国使命”,融合专题讲座、现场教学、情景教学、体验教学和访谈教学等多种形式开展。

 

 

在专题讲座环节,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周海涛教授以《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为题,为全体学员们进行了授课。使大家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在新时代教育事业中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强化了教师立德树人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在《红旗渠的修建与红旗渠精神的形成》专题讲座中,学员们认真聆听、深入思考、仔细记录,深刻领会了红旗渠精神的丰富内涵与历久弥新的时代意义。

    

                                              (周海涛教授授课)                       (曹彦鹏教授授课)

    在现场教学环节,学员们走进殷墟博物馆,跟随讲解员解说,系统探寻殷商文明的社会制度、甲骨文字、礼乐文化及青铜冶铸等工艺成就,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厚植文化自信

  

    在红旗渠纪念馆,透过一件件实物、一张张照片,学员们追忆林县人民“十万大军战太行”的艰苦修渠历程,感受当年林县人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

扁担精神纪念馆,学员们从一根扁担的创业史中读懂“肩挑日月、心系百姓”的为民初心,系统把握“艰苦奋斗、服务群众”的精神内核

 

   

    在谷文昌生平事迹展览馆,学员们了解了谷书记的光辉一生,切身感受了“执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党性光辉

 


在太行山深处的林州乡村振兴示范村——石板岩镇朝阳村,学员们见证“两山”理念在林州的生动实践,直观感受了红旗渠精神从“战天斗地”到“生态发展”的时代传承。

              

    在体验教学环节中,学员们前往青年洞,踏上千里“水长城”,以脚步丈量奇迹,用双手触摸历史,在太行山腰实地感受当年红旗渠建设者们劈山凿渠的豪迈气概与非凡智慧,深刻体悟当年青年突击队“誓把河山重安排”的青春力量与使命担当。  

在情景教学中,学员们走上舞台,与河南红旗渠干部学院老师们一起,通过角色扮演、历史还原等形式,重温红旗渠修渠的艰苦岁月,感悟林县人民“宁愿苦干改山河、不愿苦熬度岁月”的铮铮铁骨,以及“敢想敢干、重造天地”的革命豪情。

  


在访谈教学环节,学员们集中观看了教学片《巍峨山碑・杨贵篇》,让学员们从杨贵老书记身上体悟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

  

    

    此次国情研修不仅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更是一次宝贵的实践启迪。大家一致表示,要以此为新起点,把在红旗渠畔汲取的磅礴精神力量,转化为立德树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将红旗渠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建设,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做红旗渠精神的传承者、教育报国的践行者、青年学子的引路人


水电院谈笑:红旗渠不仅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一座宝贵的精神富矿。作为水利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将这份“不畏艰难、勇于担当、团结奋斗”的精神内核融入育人实践,引导学生理解奋斗的价值,让这条“精神之渠”永远滋润青年学子的心田。

港航院俞小彤:林县人民不逃避、不退缩,以愚公移山的毅力开凿“人工天河”。作为青年教师,面对纷繁复杂的教学科研问题,唯有像修渠人那样迎难而上、坚守初心,才能在教育事业中修得精神渠碑,滋养学生成长。

土木院方毅:站在红旗渠畔,“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直击心灵。此行让我坚定:以红旗渠精神为引,做有温度的研究,育有担当的人才。

电气院吴传申:作为海外归国教师,我深受启发。科研攻关如凿渠筑堤,唯有迎难而上、久久为功,才能打通“卡脖子”技术的壁垒。我将以红旗渠精神为指引,立足国家重大需求,勇担时代责任,扎根中国大地,服务教育与科技强国建设。

地学院王超琦红旗渠之行,让我收获满满。它不只是一段历史,更将是我前行的灯塔。未来,我将把红旗渠精神融入日常,在工作中迎难而上,在奋斗中践行初心,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地理院刘欣:此次研修不仅是一场思想洗礼,更是一次精神升华。我将把红旗渠精神融入教学科研之中,立足本职,担当作为,努力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教育力量。

理学院俎成霞:通过本次体验式学习,我对红旗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秉承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甘坐冷板凳,潜心研究,为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公管院李靖业:此次国情研修,让我深切体悟到,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必须永葆治水为民的初心,磨砺水土可持续管理的韧劲,更要坚守立德树人与科研奉献的崇高情怀。红旗渠精神将激励我在育人治学与科研创新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长江院杜二虎:此次红旗渠之行,让我对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有了深刻理解。这条渠,不仅滋养了一方土地,更是一座永不熄灭的精神灯塔,生动诠释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矢志改变命运的品格,昭示着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永恒价值。